老子《道德经》,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之作,其隽永的哲理至今仍令人深思。它以简洁的语言,阐述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和宇宙规律。以下精选十句名句,以不同场景和风格呈现,希望能带给你新的感悟。
1. 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(阐述道的不可言说性,以及概念的局限)
2.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;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(强调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,认知的相对性)
3. 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。(强调无为而治的境界,不贪恋功名利禄)
4. 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溪。(体现柔弱胜刚强的哲理,以柔克刚的策略)
5. 致虚极,守静笃。(强调心灵的宁静和返璞归真,达到最高的境界)
6. 曲则全,枉则直,洼则盈,敝则新,少则得,多则惑。(阐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,以及谦虚谨慎的重要性)
7. 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(强调万事开头难,细节决定成败)
8. 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(阐述天地人三才的和谐统一,以及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)
9. 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(强调祸福相依,辩证看待人生的得失)
10.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,故无弃人;常善救物,故无弃物。(强调圣人的慈悲为怀,以及珍惜一切的态度)
11.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(说明圣人的无为而治,以身作则的领导力)
12. 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(强调不争才能赢得天下,谦逊处世的智慧)
13. 常无欲,以观其妙;常有欲,以观其徼。(强调欲望对认知的影响,以及放下欲望的重要性)
14.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(以水为喻,阐述无为而治的智慧)
15.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,不处其薄;处其实,不处其华。(强调内涵的重要性,反对虚浮的外表)
16.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(强调舍弃才能获得,谦卑才能长久)
17. 天下难事,必作于易;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(强调复杂事情的处理方法,从小事做起)
18. 不出户,知天下;不窥牖,见天道。(强调智慧的内在,而非依赖外在信息)
19. 故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(说明事物变化的短暂性,以及变化的普遍性)
20. 是以大丈夫明德,不待以言。(强调行动胜于言语,以德服人)
21.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。(说明圣人的行为是天下人的榜样)
22. 是以兵强则灭,木强则折。(强调过犹不及,适度的重要性)
23. 载营魄抱一,能无离乎?(强调保持内心的和谐统一,避免分裂)
24.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,廉而不刿,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。(强调圣人的行为中庸之道)
25. 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,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。(警示物欲的危害)
26. 是以圣人之治,虚其心,实其腹,弱其志,强其骨。(说明圣人的治国之道,以民为本)
27. 是以天下皆谓我无为,斯人也,而我独以无为而治之。(解释“无为而治”的深刻内涵)
28. 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(强调诚实的重要性,以及言行一致的必要性)
29.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,不处其薄。(再次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)
30. 是以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。(说明圣人以民心为心,为民服务的理念)
31. 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。(阐述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和无情性)
32. 人皆知有用之用,而莫知无用之用。(强调无用之用的价值,以及长远的眼光)
33. 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。(柔弱胜刚强的另一种表达)
34.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(再次强调无为而治和身教的重要性)
35. 是以大丈夫,其志清。(说明大丈夫要保持心灵的纯净)
36.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,故无弃人;常善救物,故无弃物。(再次强调圣人的慈悲)
37. 不出户,知天下;不窥牖,见天道。(再次强调智慧的内在性)
38. 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。(强调任何大事都始于微小)
39. 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(强调循序渐进,脚踏实地的重要性)
40. 夫物芸芸,各复归其根。(万物皆有其归宿,强调自然的规律)